一次偶然,遇到兩名支教老師在路邊攔車,同行了一段路程。也許年輕時曾有過的支教愿望未能實現,所以對這些能夠義務走進深山,默默奉獻的年輕人帶著敬佩的情感。一路打聽學校的情況,得知學校是離卡基娃工地最近的支教點(卡基娃工地所處木里縣唐央鄉),距離約40公里,學校只有她們兩名支教老師和一位當地老師,全校共27名學生。
回到項目部,把情況向大家介紹一番,并與公司黨委辦公室溝通,在黨委辦公室的大力支持下,項目部準備了一些學習用品、課外閱讀書籍、書包、跳繩,還有一面國旗(學校的國旗只有半邊),前去看望深山里的達藏族扎言小學的老師和同學們。6月12日上午,我們自項目部出發,從工地開車一個多小時后,與早早走出深山等候我們的支教王老師匯合。剩下的路程汽車不能再前行,只能徒步爬山。雖然每個人都背著不少物品,不過斗志昂揚,經過近兩個小時的跋山涉水、翻山越嶺、七彎八拐的進入了村子。可想而知,開設在深山里的小學,老師們是擁有怎樣的艱辛和恒心。
抵達學校已是中午,校舍就是兩間房,一個院子,猶如一個農家小院。學校桌椅都是統一配置的,三位老師把這個小院收拾得整整齊齊。拿到新書包,小朋友的興奮之情被點燃,當把跳繩發給同學們后,孩子們都開心地耍起來,并且主動要求和我們比試比試,看來身體還真是革命的本錢,看著他們快樂的成長,心里暖和了許多。
為了招待我們,幾位老師拿出了家底,由于他們這里支教是民間組織的,沒有任何補助和收入,生活相當艱難。
下午2點開始上課,由于兩位老師在做飯,由任紅衛代一節數學課,沒想到任老師天賦很快就被發掘,第一節課后匆匆扒了兩口飯,又繼續這短暫的教書生涯,兩節課下來,得到同學們的熱情挽留。第三節是最熱鬧的音樂課,全校學生一起上,并拉我們一起加入。孩子們的熱情感染了我們,我們每個人準備一首歌,不過都記不清歌詞,于是就出現了一群拿著手機,看著百度歌詞,五音不全卻忘情地唱著。
快樂的時間總是感覺很短暫,考慮到回去的路程需要幾個小時,我們不得不踏上歸途,很多孩子也要回去放牛放羊了。我想,我們還會再來。
作者:李四軍